Search


不久前看了2019奧斯卡最佳紀錄片,講徒手攀岩的《赤手登峰》,一如想像中震撼。free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不久前看了2019奧斯卡最佳紀錄片,講徒手攀岩的《赤手登峰》,一如想像中震撼。free solo這事亦方方面面地達成關於生存的隱喻。那種,你得保持精神與肉體上的武裝,否則就是萬丈斷崖,的概念。很孤獨,很命運,人就該這麼樣極大化地活上一回。
 
感動的同時,我卻無法否認心裡有那麼點過不去。總覺得,大自然的漠然,沒有要讓人那麼方便地取用來隱喻幹嘛的。這麼巨大的美,一定有代價。我的意思是,真正的代價。
 
幾天後我看了講挪威探險家Amudsen的劇情片《極地先鋒》,電影不好看,都到了極地第一線風景竟這麼少,對話也無金句。化約地說,電影的戲劇性來自於「這個探險家很自私,為了達成目標,可以犧牲他人」。百無聊賴地看著,卻想通了連上free solo的這整件事。
 
人要真正變大、變浩瀚,你得往自己裡頭的深淵汲取,那裡有超越與勻淨,但永遠伴隨著像大自然本身那種純然、漠然的惡。
 
當人們傳頌著登山家Mallory那句名言「因為山就在那裡(Because it's there.)」,我總是感到複雜的恐懼。因為山,從沒有理所當然地在那裡。你得要拿出什麼來交換。我指的,不是餘命或人生選擇,而是人性。
 
 
最近修復重映了《越戰獵鹿人》(The Deer Hunter),除去裡頭對越戰描述的扁平化,它對戰後創傷的呈現是極致而令人驚駭的。人生中,只需要一個場景,就可以將你變得深沉;然後你全身而退地離開了,但你已經變大,而那個大,是你一輩子都無法穿透和勝任的。
 
誰都渴望larger than life,但我們真的可以勝任嗎?
 

* * *
 
「要抵住大自然的野性,進而對抗、征服它,那將索求怎樣代價?那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人生軌道的選擇、嚴謹的紀律、心智的專注清澈,最大的代價其實是與自然互相消長的關於人性的侵蝕。讓自己像個「人」,將被困在「人」的尺度,要跨出真正的侷限,你不得不試探、挖掘、強化自己身上「非人」部分。」
 
https://www.fountain.org.tw/r/post/free-solo-amundsen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影評人,作家,著有《離席:為什麼看電影?》《謎樣場景:自我戲劇的迷宮》《尤里西斯的狗》。聯絡方式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